幕哲政經塾第4期_課程報導第一週


期待已久的幕哲政經塾終於在本週迎著熱情的太陽,開始屬於小人物(憤青)充滿活力(激進)的夏天~~~


早上的第一堂課,是何明修老師從太陽花運動為起點,為我們講述學運在台灣的歷史進程,從2008年的野草莓運動,到2012年反媒體壟斷,其中有許多參與過的學生後來在太陽花學運中擔任重要的發起人,也是台灣學運動能逐漸醞釀的過程。

太陽花不只代表著台灣社會運動再次展現民主動能,同時也代表著世代交替,台灣人民對民主所懷抱的期望及想像已經和前一代有著不同的樣貌。
不論是歷史背景,或是對國族的認知,都可以比較出野百合運動與太陽花學運的不同之處,野百合運動發生在1990年代初期,才剛結束戒嚴時期的台灣人民,面對等待已久的解放和對白色恐怖心有餘悸,促使台灣社會爆發出對政治現況的不滿情緒。
課堂中何明修老師從自身從事社會運動多年的經驗,給予同學許多關於不同時代背景下,社會運動所帶來的影響與觀察。

場景又來到與台灣處境似乎十分相似的香港社會,雨傘運動改變了香港嗎?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,雨傘運動都讓香港人對政治的不滿被看見了,新世代開始發聲,並試圖撼動現有的政治體制,這也和太陽花學運後,許多社運戰將轉往政治場域,企圖進入體制改變現狀,這樣的民主意志不論是香港或是台灣似乎都是一樣的。

腦中響起<島嶼天光>好像又帶回當時的場景……我們都不要放棄,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。


緊接著進入下午的分組課程,社區營造組由台大城鄉所副教授康旻杰老師和大家分享他在寶藏巖、剝皮寮以及社子島的在地經驗,包括如何跳脫以經濟利益為主體的社區重建,以及參與式計劃的實質,這些計畫看似開放,開發者釋出善意希望納入地方需求,實質上卻早已定案。要看見土地最真實的樣貌,不單只是從容積分配、徵收地價這些數字去分析而已,還需真正進入這塊土地,去看見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們,進而發現這個空間所代表的地方精神及共同記憶。

田野調查也是社區規劃者建立在地知識的重要來源,不同屬性的社區如何理解自己的條件與定位?在與當地人的互動之中,如何去理解當地人的生活路徑,進而去發現不同族群之間的包容性?這也是社區營造中非常重要的態度。


結束精彩的課程後,學員們開始動腦計畫屬於自己的行動方案!
從各個組織代表的介紹中,開始了解組織面對的困境與難題,如何運用現有的資源幫組織解決問題呢?第一周就由夥伴們先發想出各種可能性,接著就分工合作開始驚天動地的行動計劃啦,小人物的小小行動計畫要開始攪動這個炎熱的夏天囉。
幕哲政經塾第4期_課程報導第一週 幕哲政經塾第4期_課程報導第一週 Reviewed by Unknown on 清晨7:21 Rating: 5

Abou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