幕哲政經塾第4期_課程報導第七週

本週慕哲政經塾來到位於宜蘭的慈林基金會參訪。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林義雄先生從律師出身,在1970年代的黨外運動具有極大影響力,並曾為民進黨黨主席,終生以推動民主發展為志業。

為了更加深化民主價值,林先生於1991年與妻子方素敏共同創立慈林基金會,園區共分為慈林紀念館、文教中心以及慈林新館三個部分。文教中心內有豐富的社會運動史料。為了讓民主價值更加深入人心,慈林新館內設置了兩層樓的民主運動館,以大量圖文及文物完整呈現了台灣的百年追求,從帝國高壓統治、民主啟蒙、美麗島事件,直到終於獲得民主的果實。 



時間已接近八月底,宜蘭的氣溫依舊炎熱,走出慈林新館,可看見前方廣場的草皮上,零星散佈幾棵樹,以及一片竹林,那是早期為了減緩宜蘭平原的強風而種植。隱蔽在竹林內的歷史建物,就是林義雄與家人在宜蘭的故居。在1979年身為台灣省議會議員的林義雄先生,因美麗島事件而入獄,隔年2月28日軍事審判期間,位於台北的家中發生慘絕人寰的林宅滅門血案,林先生的兩位女兒以及母親皆被殺害,後為紀念被殺害的祖孫三人,故居遂改建為慈林紀念館,提供預約參觀。


「在喜馬拉雅山下有一大片竹林,住了許多飛鳥走獸。有一天竹林起了火,大部份跑不出去的生命留在那裡痛苦哀叫。有一隻鸚哥鳥本來可以高飛而去。但是他依戀那生長的竹林,也不忍看著同胞受著苦難,於是他飛入附近的池塘,把翅膀浸入水中,然後飛上天空把水滴灑在烈火上,不斷做著這種看來不會有效果的事。這個故事的結果是天神受了感動,用神力把大火熄滅。不過我想那時候如果有十萬隻、百萬隻的鸚哥同時做這種事,也許就不需要天神的幫助而能撲滅大火。」

參觀完場館後,林先生與學員們分享了自己從事社會運動以來最精鍊的人生智慧,並以這個簡短的故事象徵慈林的精神。從一開始的黨外運動,到終生投入社運,將民主發展當成一生志業的他,引用甘地的一句名言,來詮釋自己最重視的素養:一個人的思想、言語和行動必須一致。林先生認為好的社會工作者,除了需要具備判斷是非對錯、集結眾人智慧、待人處事的能力以外,更強調堅忍的心性,以及強健的體魄。 



在這個講求創新、網路社群串連以及多元價值的時代,這些觀念乍看似乎有些不合時宜,對於行動中隨時存在的不確定性以及種種挫折,也沒有直接的回應。但是林先生的分享與其說是為新進的行動者解惑,不如說是對這些同樣懷抱理想的年輕人傳遞希望的火炬。正如他在這短短一個半小時內所不斷重複的一句話:「人類智慧的總結就是等待和希望。」

在今日的台灣,民主制度與言論自由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權利,這是百年來,數不清的台灣先烈以鮮血及生命爭取的珍貴成果,這顆果實雖然才稍稍萌芽,但怎麼維護、怎麼綻放,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。




幕哲政經塾第4期_課程報導第七週 幕哲政經塾第4期_課程報導第七週 Reviewed by Unknown on 清晨6:45 Rating: 5

Abou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