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公民運動將往哪裡去?_慕哲政經塾三年課程總回顧

  • 作者:余思賢
第三期慕哲政經塾總籌,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,現為佛光大學心理系兼任助理教授與人生百味田野研究員,同時為慕哲人社召集人



翻轉社會結構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參與,這是慕哲政經塾開班的由來。這個培育台灣政治青年或社運工作者的營隊,經過201420152016年三期的發展,逐步建立現今的籌備團隊與師資規模。(點我看歷屆課程表)

▌緊貼社運整體脈動的青年培力

台灣過去各種議題的社會運動常有相互呼應的能量,就像反核遊行常常伴隨台獨旗幟的出現;支持環保、勞權、同婚的社運組織者也有一定的親近性。因此慕哲政經塾開辦時就不限定單一議題,有整整8天的課得以緊貼台灣較完整的社運脈動。我們讓不同興趣的青年一起共學,期待像現實社運匯聚出更強的動能。


慕哲政經塾學員分組討論行動方案,在實際行動中尋找攪動社會的可能性。

政經塾重視實際參與以及論述的連結,除了講師授課以外,每年皆會安排社會行動方案討論,學員分組於期末發表實際行動成果。

慕哲政經塾的課程架構如下:
1.價值課程---邀請政經領域相關研究者授課,主要偏重論述面,並與學員對談。
2.行動者座談---邀請NGO組織者與各領域資深工作者分享經驗,並與學員對談。
3.小組行動方案討論---政經塾學員於當日課程結束後分組討論行動方案,在實際行動中尋找攪動社會的可能性。
4.參訪---每年安排至慈林紀念館、景美人權園區、民主運動館等地參訪,因每年主題調整,例如2015因探討居住正義問題,安排學員至南機場公寓參訪,並與注重在地營造的方荷生里長交流。

政經塾學員參訪南機場公寓,並與方荷生里長交流

NGO工作者與政經塾學員共同於南機場討論居住正義問題

2014年在服貿爭議與太陽花運動的背景下,政經塾安排了「不服從的公民」、「全球化與自由貿易」、「當民主台灣遇到中國」等課程,但是整期並不限於反思過度傾中的國家政策,另外還整合了多元成家、居住正義等審議實作課程,尤其是對性別議題的關注。那年的學員錄取率僅有一半,但內部的錄取共識有一條是「凡是報名資料提到自己是同性戀者一律錄取」,當時也沒能料到兩年多後接著太陽花學運的另一波巨大社運能量,是高達25萬人上街支持同性婚姻!似乎不管是反服貿協議、支持同婚、居住正義,背後都有同一股能量在流轉,這是重新決定自己生活的共同企盼。

2014年慕哲政經塾價值課程:「不服從的公民」,講師邱顯智

隨著要求世代自主的公民思潮,2015年的第二期政經塾以「世代正義」為主軸,帶入「文化治理」的想像。除了政治民主發展和最直接相關的稅制與年金課程之外,加入更多的媒體、文化、教育等課程。2016年第三期則直接用「全球化」當主軸,兼談國際關係與文化、經濟全球化的課題,將台灣迫切的公民文化治理放在更大的時空脈絡當中討論。

2016慕哲政經塾價值課程:「台灣經貿的未來與青年出路」,講師盧俊偉

▌台灣的公民運動將往哪裡去?2017年慕哲政經塾課程走向

慕哲政經塾工作團隊在前三期的過程中也不斷學習,企圖更清晰地看見公民運動的本質與去向。究竟台灣未來會怎麼走?我們要如何為台灣的未來預先做好人才培力?

2016年台灣大選之後,威權體制暫時勢微,但資本侵入政治、主宰人民生活的情況並沒有太大改變。因此,最後仍貼著藍綠框架的社會運動勢必會被打破,公民文化建構的框架會更清晰。未來,社區營造不只為居民利益,更要從社區的共同決策過程中強化公民素養;為街友發聲不只為社會扶助,而是從跨族群的對話中尋找新的文化價值;爭取勞權也不只為了個人經濟利益,而是我們要重新建立平衡的生活。

於是,2017年的慕哲政經塾的籌備工作有了重大轉變,我們大幅擴增行動面的課程,包括社區營造、弱勢經濟、文化保育等問題導向課程,更直接與各公民組織與政治工作者串連合作,以聯合培力計畫並直接媒合實習。2017年,我們將走向體制裡應外合、公民文化治理的行動培力。

2016慕哲政經塾行動者講座:「資本與台灣媒體的公共性」,講師李志德(前排右二)、馮賢賢(前排右三)、李惠仁(前排左四)、劉昌德老師(前排左三),與學員於社企大樓合影

台灣公民運動將往哪裡去?_慕哲政經塾三年課程總回顧 台灣公民運動將往哪裡去?_慕哲政經塾三年課程總回顧 Reviewed by Unknown on 清晨7:43 Rating: 5

About